close
童年
關於巴菲特的母親,是個喜怒無常的人,她常因為小孩所做的事或所說的話而暴怒,巴菲特因此學會了察言觀色。他是個內向的小孩,從開始上幼稚園後,他的喜好與興趣多半與數字脫離不了關係。其無時無刻腦海中總在想著數字,即便處於教室內亦如是。另一方面,他喜歡競爭,尤其是在智力層面上,但對於體能則顯得退縮。音樂是他的興趣之一,學習短號數年,其中有一次在全校面前表演時,當第一個小號手吹錯了一個音之後,當下的巴菲特竟不知該如何回應,手足無措。因此,學到了一個教訓:在我們一生中,呼應別人的音符似乎比較輕鬆,但如果那人吹錯音符,情況就不同了。
關於賺錢
巴菲特人生中第一筆收入是賣口香糖賺得的,之後,他賣過花生、爆米花,從賣東西的過程中展現出不向顧客讓步的態度,顯露出其日後的行事風格。於此階段,他開始接觸到股市與證交所。並對於錢有了自己的看法,他認為"錢可以讓我獨立,然後我就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。而我最想做的事就是自己當老闆,我不要別人指使我做事。每天都能做我想做的事,對我來說很重要。"
第一次買股票
1942年,12歲的巴菲特買了人生中第一股的股票,從這個經驗中,他看到了股票的大跌與大漲,學到了三點。
第一,不要老是想著買入時的股價。
第二,不要不經思索就急著賺小錢。
第三,除非很有把握,否則他不要為別人的錢負責。
送報生
十幾歲的巴菲特從送報的工作,發展出了許多副業,不僅賣月曆給報紙訂戶,還向訂戶索取過期雜誌以取得訂戶檔案,使其能夠在訂閱到期前推銷新雜誌。就這樣持續地累積財富,到了十四歲時,他已經有了1000美元的存款。
全站熱搜